邓正龙:耄耋之年,热望依然

  •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03日来源 : 作者 :浏览量 :

对于邓正龙而言,2024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退休二十余载的他,在今年迎来了自己的入党六十周年纪念日。为此,他选择了一个特别的庆祝方式——捐出多年积蓄,设立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未来”奖励计划,资助品学兼优川大优秀学子,助力优良班风学风建设,鼓励创新实践。虽然已经离开教学一线,但他始终心系学科建设,关注学院发展。他不仅希望提供给学子们以物质上的支持,更致力于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引领,期待能以自身的光和热,为川大学子的前行道路提供指引。

心系教育 关注学科建设

4月2日下午,川大化工的“老中青”三代相聚一堂,举办了一场温馨的捐赠仪式。虽然已过耄耋之年,邓正龙仍然精神矍铄,与在场师生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躬耕于化工专业几十年来的感悟。谈起在川大执教的经历,邓正龙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数不尽的回忆。1975年,邓正龙被调到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从事无机化工相关工作,执教期间,他与另外几位教授合作举办数次全国性培训班、西南地区短训班,开设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授过程系统工程专业知识,帮助四川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批建设化工与计算交叉学科的高校,在此基础上,2020年四川大学成为国内第一个开设化工与智能技术融合的“互联化工交叉试验班”本科专业的高校。回忆起这段经历,邓正龙笑着说道:“无论是科研还是教育,都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意识,胆子一定要大。我们当时只有三四位教师,一百份教材,但培训班的效果非常轰动,帮助到了很多学生。”

除了敢于开拓的创新意识,邓正龙格外重视化工领域的可靠性研究。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查阅国外文献资料时,邓正龙读到了美国一家公司的调查报告,提到可靠性是影响大型化肥厂盈利的重要因素。正是这篇调查报告,引起了邓正龙对可靠性的重视。在调到四川大学工作之前,邓正龙曾在都江堰氮肥厂工担任技术负责人,在四年的生产实践中,邓正龙发现,当时的氮肥厂对设备、操作等方面的安全性重视不足,因此事故较多,影响了正常生产。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引下,邓正龙下定决心从事可靠性方面的研究,他的开拓与探索,拓展了化工系统工程领域的研究内容,为后来人的深入钻研打下了基础。

涵养学风 打好治学基础

在专业教学之外,邓正龙还长期担任教务工作,对于学风建设颇为重视,也颇有心得。1962年,在清华大学原工程化学系工作的邓正龙开始担任班主任一职,彼时的他除了每周给分隔两地的爱人写一封信之外,把全身心都投入了班级建设工作,仅仅两年,邓正龙就在学生工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讲述这段经历时,邓正龙充满了怀念与感动:“我很关心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很爱戴我。之后我曾短暂离开班主任岗位,同学们都特别怀念我。”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动人瞬间,给了邓正龙无限的温暖与动力,促使他一生投身于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在整个教学生涯,致力于贴近学生、帮助学生,兼顾教书与育人,引领学生成长。

“班风搞得好,成长一大片。”在与川大师生的交流中,邓正龙反复强调班风建设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对川大学子表达了殷殷期望,也对到场的教师们做出了嘱托。邓正龙认为,班风建设得好不好,给一个集体带来的影响都很明显,这需要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建设优良班风、学风。

寄语后生 点亮前行道路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毕生的科研与教育事业,总有一些优良品质是追求卓越之路的强大助力,邓正龙将其凝聚为两个四字词语,送给川大青年学子,那就是“勤奋向上,团结创新”。邓正龙格外看重“勤奋”这一品质,认为它是人生发展道路的基础。在他看来,“勤”要落实于行动,即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自律;“奋”则是一种精神态度,即奋勇向前,二者缺一不可。勤而不奋,容易陷入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窠臼;奋而不勤,就容易流于空想,最终一事无成。

在邓正龙眼里,川大化工的青年学子们是学科的未来,更是社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因此,他以“未来”为奖学金命名,希望能为学子们未来的学科创新和人格发展起到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个人的力量比较微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化工学科建设发挥一丝余热。”

“希望同学们勤奋向上,团结创新,把我们的化工专业建设得越来越兴旺。”一句朴实的嘱托背后,是一位退休老教师的深切期许,更是几代川大化工人的薪火相传。奋斗的路上,川大学子们并不孤独,在他们背后,有着无数前辈的期待与嘱托,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为他们的追梦之旅保驾护航。作为川大青年学子的一员,我们对如邓老般的前辈们的感谢不必拘于形式,无需千言万语,唯有前进,才是最好的回答。对于邓正龙而言,2024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退休二十余载的他,在今年迎来了自己的入党六十周年纪念日。为此,他选择了一个特别的庆祝方式——捐出多年积蓄,设立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未来”奖励计划,资助品学兼优川大优秀学子,助力优良班风学风建设,鼓励创新实践。虽然已经离开教学一线,但他始终心系学科建设,关注学院发展。他不仅希望提供给学子们以物质上的支持,更致力于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引领,期待能以自身的光和热,为川大学子的前行道路提供指引。

电 话:028—85401237、85404237     传 真:028—85402139

邮 编:610065     地 址: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行政楼410室

电 邮:scuef@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