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医者仁心,助学圆梦

  •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10日来源 : 作者 :浏览量 :

30年前,一个月30元的助学贷款,支持着姜勇开启了在华西医科大学寒窗苦读的学医生涯,激励着他从一个寒门学子成长为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医生、好老师。

30年后,作为学院教师的他,捐款资助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用于发放生活补贴。

百川入海,温暖复归,一种感恩情怀、一种奉献精神也由此传递下去。医者仁心,助学圆梦,爱,从不止步。

1011A5

岁月留痕,润物无声

谈到在华西的求学经历,姜勇感念深厚。来自农村的他,家庭条件一般,彼时的他甚至会因物质条件的匮乏感到些许自卑。“因为那个时候比较穷,物质条件跟不上,衣服都穿得不太暖和。”每月30块的贷学金帮助他度过了那段难忘而又充实的求学岁月,同时也在他心中埋下了感恩母校、回馈社会的种子,饮水思源,善念从此生根发芽。

正是由于自己的经历,他深知贫困家庭的孩子求学路上的艰辛和不易。但捐助的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推己及人,还有更多的思考与担当。

扎根山区40余年、无私育人的张桂梅老师让姜勇深受触动。“看了《我本是高山》,我觉得我们国家其实还有很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孩子们学习很不容易。”因此,多年以来,姜勇在工作之余也持续关注公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资助。他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然而,姜勇也在思考,怎样保证每一份善意的充分实现,怎样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子得到帮助。“就从自己的身边开始,这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近在咫尺的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成了姜勇资助同学,传递爱心的桥梁。

“因为我经历过贫困,也受到过贷学金的帮助,现在我有能力去帮助学弟学妹们,让他们继续把爱传递下去。”这便是姜勇捐赠的初衷。

24B00B

医者仁心,师者爱心

自1998年毕业留校以来,姜勇在一直从事病理学诊断和教学工作。提及自己25年的经历,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教学,喜欢上大课和带实习,乐于与同学们相处,年轻人的朝气蓬勃感染着他,让他感觉自己也变年轻了。很多学生毕业或留校以后也和他保持着联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也恰恰体现了一种感恩、一种责任与传承。

一路走来,华西学子们的勤奋和刻苦他都看在眼里。苦读求学,奉献青春,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条毫无阻碍的通途。姜勇深知,物质条件对一名寒门学子的重要性。医者,固然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怀,但情怀之外,首先要有充足的物质保障,不为吃穿用度发愁,学生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觉得他们都很用功,但如果他们因为家庭条件吃得不好,营养跟不上,心理上出现自卑,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我捐助他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吃的好一点、穿的暖和一点。” 朴素、简单的愿望,体现了师者对学生单纯的爱心。

AC11

珍惜当下,不留遗憾

当下的社会,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很大,很多人,包括学生自己都挣扎于飞得“高不高”,但是也有这样一些人,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姜勇就属于这样一类人。

的确,姜勇并没有要求学生要“飞得高”,他的捐助,从一开始便源于无条件的善意和关爱,因此他从没想过向受资助学生提要求,就是单纯资助他们的吃穿用度,钱怎么用就让他们自己支配。包容、开放的心态背后更蕴藏着姜勇对学弟学妹们充分的信任与关怀,“我觉得华西学生都很努力,也很勤俭,因此并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如果他能因此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那便是额外的收获。”

当然,不提要求并不代表没有期待,被问及对于川大学子的寄语时,姜勇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珍惜来之不易的当下,珍惜母校优越的学习条件,把握青春,提升自我,当走上工作岗位后,回首过去,“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青春,本就应不留遗憾。

1BEB3

电 话:028—85401237、85404237     传 真:028—85402139

邮 编:610065     地 址: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行政楼410室

电 邮:scuef@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