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芸:一位有温度的医生

  • 发布时间 :2019年12月04日来源 : 作者 :浏览量 :

郑芸:一位有温度的医生

她说,每一天我都当成最后一天。

她说,病人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她说,我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回馈社会。

她,是一位白衣天使,也曾是饱受病痛折磨的病患。前进路上,她与病人牵手,与公益同行。

13BFC

罹患重病,医者自医

“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一个病人的痛苦,一个人面对死亡的痛苦。当时我是家里的中坚力量,我不知道怎么写这个遗嘱,从哪里写起走,写起离开。最后其实,我的病是靠自己医好的,我出院后没吃一颗药,我坚信一辈子吃药就一直是个病人,这是没能治本的。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情和压力,我要健康,要为这个家负责。身体也就慢慢好了。”2011年国庆节前某一个周末,由于长期压力、劳累、睡眠不良导致特发性高血压,郑芸教授亲历了作为病人的全过程。“躺在病床上,‘手伸出来’,一针下去,痛到尖叫,医生离开了,没有一句话。我心里想:这辈子再也不要进医院”,她开始明白,病人需要的不止是治疗,他们会害怕,需要关怀与安慰,需要医生帮助他们静心定神。所谓医者就是要时而治愈、常常关怀,总是安慰。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走一条人际罕至的路

被问到为什么选择专攻听力与言语康复学,郑芸教授风趣调侃“我是被‘逼’的”。公派加拿大达尔豪斯(Dalhousie)大学留学学习听力学,学成归来,她一心想登上手术台,成为一名名正言顺的外科医生。但事与愿违,院方和科室主任希望她能继续研究听力学,发展这门学科。就这样她被“逼”上绝路,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听力中心可供参考,没有人懂这方面,一个想做外科医生的人却不能做手术,生存怎么办,前途又在何方?

但真正改变郑芸教授,让她真心走上这条路的是病人。“永远无法忘记那个傍晚,三个家庭,三个聋孩子(先天性,一岁左右)。有了新生儿本是喜事,但却因此变成巨大的灾难,他们的家庭是很无助的。我和三个家庭谈了将近三个小时。了解到原来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外科医生没有办法帮助,做手术解决不了的”,总要有人去做这件事,那么必然会有人作出牺牲。出于对病人的同理心,与病人的接触给了她动力,她愿意成为那个牺牲者,她开始思考钻研如何去做,也就是从那天起,让她慢慢感悟到年少时自己想当医生的初心,就算整个学科只有她一个人,但她明白有这样一群病人需要帮助,就一定要用自己学习全力帮助他们,因此坚定地走上这条人迹罕至的路。

“开始时,没钱没人,没有支持。”郑芸教授回忆开始的几年,满是辛酸泪。从“打报告”申请成立听力中心、“跑”留学期间的学习资料、“磨”门诊医生给病人挂自己的专科门诊、到找地方、宣传自己、找志同道合的人,招揽人才……一切都是挑战,但她顾不了那么多,遇到一个困难就解决一个,全心全意想着把听力中心做好,就这样坚定地一路走来。

以病人为本,天助自助者

听力中心一步步发展壮大靠的就是郑芸教授“以病人为本”的信念。“病人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孩子是该配助听器,还是植入人工耳蜗?要有一个标准。没有方法?没关系,那就来研发,于是我研发了一套婴幼儿听觉-言语-语言检测的工具,一套我们中国孩子听力与语言康复的工具。”一个人工耳蜗的费用并非普通家庭所能承担的,哪些病人应该植入,哪部分不应该,这些是难以只靠外科医生来判定的,于是她成了这样一个把关人。

上帝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台湾王永庆先生捐赠200套人工耳蜗,残联在全国甄选医院做人工耳蜗的植入中心。人工耳蜗的手术是人工耳蜗的起跑线,但要想手术做的成功,筛选合适的病人,听力学的诊断检查,以及之后的调试、康复、评估、咨询指导,这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而这恰恰是依靠听力学的真本事。而郑芸教授带领的听力中心拥有全国最好的听力检测工具,以及其听力学方面的能力和华西医院综合能力,这样一个机会自然而然落入了华西。

秉着以病人为本的信念,她做着对的事,慢慢地大家开始理解她、支持她、帮助她,天助自助者,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听力中心也一点一点地成长壮大。时至今日,郑芸教授研发的这套婴幼儿听觉-言语-语言评估工具,已经响誉国内外……

与公益同行

“每一分钱我都拿去做公益,每一天我都当成最后一天。我现在的状态真的是‘无欲无求’。我真的已经很满足了,我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回馈社会。”

165CD

从左到右:基金会王亚宜老师、郑芸教授、吴俊昊同学

出于培养“正规军”,促进学科发展的考虑,2017年,郑芸教授将其15年所获四川大学“星火校友奖教金”共8万元(税后)全部捐赠给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系设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奖学奖教金”。她说:“这个行业的病人很多,我把自己苦出来当专家,但只有我一个人是不够的,培养“正规军”势在必行。”说到这里,郑芸教授脸上浮现笑容,她带头捐钱后,便拉到了一共接近150万的奖学金赞助,为听力与言语康复系同学们创造了丰厚的奖学金条件和各种国内外学习条件。今年,她享受到了她17年为之努力的成果,第一批真真正正的“正规军”诞生了,今年第一届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她要用奖学金激励更多的“正规军”的加入。

而奖教金则是为了助推学科教育。“只有教育做好了,才能有一代一代的接班人,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科。”她做的捐赠是为了激励老师更好地做教育,以形成一个重视教育的氛围。

谈到对于获得奖学奖教金的老师同学的期待,郑芸教授说:“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像我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去思考,为什么自己可以得到这份奖学奖教金,反思自己是否够格;能够去思考我为什么捐这份钱,去思考我捐这份钱的用意和初心;能够思考他们自身为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科发展过去做了什么,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

送给从医学子的话

谈及对从医学子的寄语,郑芸真诚地说: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要自大自私,把自己放到最低最小。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被认可,但如果没能对自己有高标准严要求随波逐流下去,这样是错的,是对不起自己的生命的。要珍惜生命,一切物质上的所得与满足,都是一瞬而过的,只有真正为别人付出,看到别人因为你而很幸福,这才是你要追求的。要想心想事成,要首先想你做到了多少,你为别人付出了多少。“医乃仁术”,作为医者,一定要为病人着想。“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仅仅是治病,更是治心。要感同身受去感知病人,走进他们,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电 话:028—85401237、85404237     传 真:028—85402139

邮 编:610065     地 址: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行政楼410室

电 邮:scuef@qq.com